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解读 > 政策法规 > 正文

行业特色高职应努力打造“三链”

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对于“十四五”期间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先行意义。为此,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应努力服务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三链”:对接轨道交通产业智慧化升级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与产业共生共长的专业链;契合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完善校与企融合共赢的人才链;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化需求激活创新链,提升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的供给能力。

打造与产业共生共长的专业链

“专业”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单元。参考产业链分工和技术关联逻辑,打造与产业共生共长的专业链,提升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是高职院校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的关键点。

新时代下,我国交通强国战略加快实施,轨道交通产业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方向升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运营维护、安全保障等一线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一线生产岗位工作流程重构,人才需求层次上移,对人才的素质、能力、技能结构提出全新要求,传统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迫在眉睫,新兴专业培育步伐加快,未来专业谋划提上日程,高职本科专业的设置需求日益紧迫,专业集群化发展势在必行。

为此,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应扎根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办学基础和优势特色打造与产业共生共长的专业链。

一是选择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或某一产业链环节已开设专业,全面解析轨道交通产业、职业、岗位、技术间的逻辑关系,改造升级传统专业的数字化内涵,谋篇布局新兴专业和未来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形成面向产业、对接职业/岗位、服务区域的特色专业链,凝聚专业链链式系统集成优势。

二是探索沿产业链中高端试点高职本科专业,参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基本遵循,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和专业布局,一体化设计“中—高—本”相衔接的专业链,高起点高标准贯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针对产业集群化网格化发展趋势,基于共性技术关联、职业岗位相关、专业资源共享逻辑,组建对接产业链高端环节的专业群以及协调打造对接某段产业链条的专业群布局,甚至可与区域内其他高职院校协同打造服务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发展格局,发挥资源的协同创新效应,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是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将轨道交通产业升级发展、技术创新需求、人才培养质量、教育资源条件支撑等作为专业设置评价的关键维度,构建专业设置评价模型,动态开展专业设置评价,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灵敏性和适应性,甚至以超前的专业供给适度引领产业链和创新链发展。

完善校与企融合共赢的人才链

人才链横向包括某一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系列技术技能人才,纵向包括某一产业所需的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完善校与企融合共赢的人才链,促进技能升级,是促进轨道交通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互动的内涵要求。

伴随着轨道交通产业技术迭代、装备制造升级、生产组织模式变革以及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既需要大批紧跟产业发展、掌握最新产业技术、具备数字化职业能力和数字化思维的生产管理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也需要能应用高级技术技能,将研发设计和规划决策转化为生产实践,适应综合性、主导性、复合性职业岗位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走出去”企业急需大量既懂业务又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为此,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应将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与我国交通强国建设要求,与轨道交通产业技术领先、企业市场化发展的现实需求相统一,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

一是锚定轨道交通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变革方向,挖掘分析产业、企业、知识、技术、人才等相关数据,精准刻画劳动力“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和升级方向,基于“产业—企业—职业—岗位—职业能力”逻辑脉络开发并应用产业职业图谱,并映射为“中—高—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技术和岗位要求,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遵循技术技能形成规律和技术技能迭代更新客观变化,重构体现创新性、复合性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系统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将职业岗位生产要求、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涉及的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要求有机融入人才培养,践行工匠精神,深化岗课赛证互融、校企协同育人改革。

三是以人才培养、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为重点,校企共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由技能大师、产业教授等产业领军人才领衔教师团队,探索项目制、大师带徒制等多元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校企双元职业教育教材以及多种形态、多语种教学资源,以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教师和治理,塑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生态和育人环境。

四是针对轨道交通生产设备投入大、生产安全要求高的特点,加快与轨道交通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网格化对接校企实践育人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双师培训平台等各类产学研资源,共享共用生产和育人数据,打造开放化、共享化、集约化、信息化的育人平台,全面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对人才培养的支撑性。

激活与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链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围绕技术创新市场化需求,开展技术应用研究,激活与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链是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服务企业市场化,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的重要驱动。

提升轨道交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仅在于基础理论和前瞻技术上的创新突破,也在于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将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的典型代表——高铁产业为例,其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已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涌现了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智能京张关键技术、重大桥隧建造技术等一批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但是,在高铁智能建造、智能运营、智慧服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在构建更加先进完善的铁路成套技术标准体系上,以及推进铁路技术标准国际化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难点和堵点。

为此,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应以技术技能积累创新为主线,围绕列车运行智能化、运营组织多元化、出行服务品质化、物流服务高效化以及企业改革市场化的现实需求,激活与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链。

一是以市场化需求为牵引,加快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和成果转化链条,具体可以产业链的产品分工或工序分工以及创新链上知识、技术和技能创新网络关系为依据,联合政行校企科等不同主体形成集团式、联盟式或虚拟组织式的利益共同体,加强跨组织、跨行业、跨地域,乃至跨国别的技术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分工协作,加快构建并完善集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环节于一体的技术服务体系。

二是持续优化内部环境,主动改革健全以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为重点的科研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市场需求导向的创新资源配置模式,校企科多方共建基于项目研究任务分工、基于成果转化链分工等不同类别的创新型科研团队,激发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活力,加速构建创新生态。

三是加快将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成果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将产业链、创新链的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及时转化为教育链的专业、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以产教科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技术技能创新的深入互动,切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孔凡士谷中秀华平,单位系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研究与实践”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