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理论前言 > 正文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突破之道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突破之道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突破之道

   2024年1月11日,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尽快取得突破。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如何尽快取得突破,笔者认为,“大中小+上下游” 的融合生态、“企业主体+平台赋能”的创新网络、“分层分类+批次推进”的实施策略是可行之道。

   一、“大中小+上下游” 的融合生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实践中,一个行业由紧密关联的上下游协作配套企业组成,围绕龙头企业会自然形成大、中、小企业的生态圈而小微企业则更多专注细分市场,创新力强,成长性好,通过引导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促进产、供、销一体融合,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大中小+上下游” 融合生态。

   二、“企业主体+平台赋能”的创新网络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发挥了平台赋能的功能,促进更多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等主导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与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能力项目,研制推广教学装备;依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攻坚突破一批产业集群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实现平台支撑赋能、跨群融合创新。

   三、“分层分类+批次推进”的实施策略

   推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各个行业的产业基础、产业特色、升级关口等各不相同,需要分层分类、批次推进。各地区、各行业要综合考虑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国家战略需求和政策导向,以及区域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等因素,集中力量打造若干大类若干个重点产业集群。一方面,着力构建“数字技术+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形态,全面推进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在向内集聚的基础上,并进一步优化拓展空间格局,向外辐射,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构建更加精准、优质、高效的产业集群服务新生态,分层分类、批次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