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鄂南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鄂南职教集团”)坚持“四推进,八职能”的办学思想,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集团办学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改进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关键词:鄂南职教集团;产教融合;模式创新;特色育人
鄂南职业教育集团是由市政府批准,由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牵头,8所大中专院校、咸宁市工业技术研究所等7个科研机构,咸宁市物流协会等5个行业协会,咸宁市发改委等23个行政事业单位和126家企业组成。从2010年开始起步,在各成员单位的支持和协作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围绕人才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创新育人模式,在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上积极探索,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纽带,在区域性职教集团化办学方面办出了特色,积累了经验,形成了成果。
一、“四推进、八职能” 践行集团办学思想
集团根据专业大类成立了土建类等八个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会计等20个专业指导委员会(目前是40个),以行指委和专指委为主导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活动,下设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技术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等六个指导委员会。集团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以利益链为纽带,通力协作、互惠互利,办学目标明确 “四个推进”,推进职教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创新、推进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推进集团办学活力和服务能力提高;办学形成“八大职能”,共享集团优质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双师双岗团队、推进技能培训鉴定、协同技术服务创新、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深化校企文化融合,办学成果丰硕。
二、优环境创特色 开展办学运行实践
(一)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优化集团办学环境
1.协同机制
以互利共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利益链”为纽带,激发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参与集团的动力,进行产业对接、教育教学、实践培训、就业指导、技术创新等。
2.运行机制
依据集团章程,实行理事会制度,下设秘书处及六个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具体负责集团的日常工作。
3.保障机制
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和教育厅关于集团化办学等文件精神。强化职业教育集团在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教学标准与质量考评、集团理事会会议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完善集团信息沟通制度、集团财务公开制度、集团成员资源共享成本补偿制度等。咸宁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预算年均增长15%,2017年高职生均经费投入预计将达到 1.2万元。
4.评估机制
建立完善评估机制,实施多元化的指导、监督、评价。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行业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价,提高学生“双证率”、毕业生在集团内部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毕业生满意率。
(二)探索集团化办学道路,形成五大办学特色
1.组成特色
以集团单位学校专业为纽带,实行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群与行业对接。集团成员既有咸宁本地的主要科研院所、行业协会、职能机构,还有武汉城市圈、长三角、珠三角的紧密合作型企业和幼教集团。职教集团实现了跨行业、 跨地域的联合。在集团化办学的治理结构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2.运行特色
以利益链为纽带,把集团企业的生产链、集团学校的教学链、研发链融合起来,依托各行指委和专业建设委员会,不断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和产学研结合。2014年又成立了咸宁职业教学中心组和职业技能竞赛委员会,统筹全市大中专院校的技能大赛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各成员学校资源有限和短缺的问题,给各集团成员带来连锁互动、互补发展的契机,初步体现了集团化办学的聚集效应。
3.育人特色
通过五年一贯制、单招和技能高考等招生方式,完善了集团内部中高职衔接办学途径,2015年咸宁市教育局组织成立了“第二届咸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研中心组和职业技能大赛委员会,各教研分组组长全由理事长单位的专家教授担任,极大的推动了咸宁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技能活动的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
4.科技特色
集团大力开展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产教研融合。利用理事长单位的优质科研资源,大力促进协同发展。工学院与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合作,专利就有9项;高级工程师赵昌后领衔深圳飞世尔公司的创新团队,取得专利11项。近五年,工学院教师获得专利近30项、省级科技成果奖4项、市级科技成果奖4项,为企业生产、试制产品30余种,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1000余万元。
5.文化特色
以立德树人和人梯精神为根本,融合校园、企业、职场和地方文化,打造集团文化特色,实现四大文化的融合发展。王洪等同学寒冬勇救落水母子,受到了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表彰,获得了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等光荣称号,人梯精神光耀荆楚。
三、改进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集团源于鄂南,立足鄂南,服务鄂南,覆盖各市县政、行、校、企、所,充分吸纳和利用域外资源,发挥产学研用一体化效用,践行行“区域一体 协同共育”办学模式。
1.实行四个一体化
既校企培养一体化,集团成员单位通过现代学徒制、冠名班、订单班等形式,融合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实行招生、培养、招工一体化运作;校校贯通一体化,集团内中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通过课程体系衔接,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校所研发一体化,理事长单位的6个校级科研机构和4个研发中心联合7个市级研究院所,协同开发,共同提升;校地服务一体化,集团单位积极开展校政、校县、校区、校社、校村服务,共同发展。
2.实行协同共育
集团实行专业、基地共建,优质师资共享,共搭就业创业平台。专业(群)对接咸宁的六大支柱产业,咸宁技术学院和远升集团、碧桂园酒店等企业合作,建设了建筑技术类、机电汽车类等十大理实一体化教育功能区及咸宁经济开发区和远升房地产两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功能区集教学实训、职工培训、技能鉴定、科技服务及创新创业于一体;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地方特色教材50多部;集团单位之间每年实现师资互派近500人次,每年举办2次大型校园招聘会,提供近5000个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岗位。
3.形成10种校企合作模式
集团根据咸宁经济发展需要、各合作单位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群)的特色和优势,实行差异化的校企合作,探索践行了“二级学院、淡学旺工、三室合一、对证教学、五项全能+一技之长”等十种校企合作模式。
模式1:建筑类专业——“PPP+O2O”基地共建模式。实训基地建设采用“PPP”模式由企业全额承担,运行采取电商O2O模式,致力于重构行业产业链,实现商品F2C,打造一站式服务,师生通过参与项目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模式2:工学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咸宁职院与东莞华轩公司共建东莞华轩公司厂中校,在工厂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实习实训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优势互补,共育技术技能人才。
模式3:学前教育专业——“五项全能+一技之长”模式。与知名幼儿园和幼教集团合作,让学生在说、唱、弹、跳、画五方面全面发展,开设特色选修班,让学生在声乐、舞蹈、绘画、钢琴、外语、国学、语言、手工等八类特色上拥有一技之长。
模式4:旅游管理类专业——“淡学旺工”模式。学生旅游旺季进入企业,淡季回到学校,工作和学习相互交替,理论和实训相互嵌入。
模式5:会计专业——“三名融合+对证教学”模式
集中“名师、名专业、名企业”三名优势资源,对证教学铸品牌,技能大赛展风采。对照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技能与岗位要求高度融合。
模式6:艺术类和信息类专业——“三室合一”模式。工作室融入企业化的运营机制,以校企合作为前提、以项目教学为核心,实行准公司运作,项目教师变为“准老板”,学生变为“准员工”,教室、实训室、工作室,“三室”合一,实行教、学、做一体化。
模式7:园林园艺类专业——“教研室+公司+研究所”模式。与武汉市风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等合作,自办实体企业、成立研究所,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
模式8:模具数控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与咸宁洪盛模具科技有限公司、九江明阳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教学双导师,学生双身份。
模式9:机械电子类专业——“产、学、研、用融合”模式。以咸宁职院与三六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三六重工技术分中心”为代表。搭建校企共同研发、产品生产、教学实训、技术应用平台,为企业改进了九款产品,申报了九项专利,企业平均每年新增销售量达210多台,新增400多万元经济效益。
模式10:外语类专业——“订单+资助”模式。旅游英语和商务英语专业与涉外五星级酒店香港雅博幽蓝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合作,按年度资助学生学费,学生考核合格后直接进入公司工作。
四、提升服务能力,集团办学成效显著
1.培养人才德技兼备
立德树人出英模。近年来涌现出“12.6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团体”、湖北省“优秀大学生”“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咸宁市“三严三实好教师”“南鄂楷模”等一批示范典型模范人物。
技能大赛夺桂冠。近年来,集团单位的职业院校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00余人次。咸宁职院的会计专业多次荣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大奖,连续两年代表湖北省参加国赛,荣获全国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两次。会计专业年招收学生从2003年的145人劲增到2015年的1060人,品牌效应彰显。
创新教育结硕果。将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多途径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创新教育与“互联网+”相融合,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融合,产生了一批教育教学改革、技术应用、发明专利等成果。集团学生杨康发明的“液压式发动机”,成功申报专利,并被授予“中国低碳先锋人物”和“低碳中国十大新技术应用奖”。
创业就业高质量。集团单位创建了湖北首批高校创业示范基地,培养了湖北省首批“职教之星”,并在首届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集团的吸引力、凝聚力逐年提高,区域内学生报录率、就业率不断攀升。咸宁籍考生报读咸宁职院的人数从2005年的58人上升到2015年的732人。
2.服务社会更接地气
教育培训。集团建设有中国物流人才培养基地、省级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省级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创业实训基地、省级中职学校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等,提供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阳光工程”培训农民1500人次,累计培训退役士兵、军队转业干部500多人次,为机关事业单位提供各类职工专业素养、职业技能培训7000多人次,开展各类职业工种鉴定20000多人次。
智力支持。充分发挥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创新生力军的作用,30多名各层次专家主持或参与区域人才、物流、旅游等发展规划的制定,成为全国行指委、省级行指委的重要专家,担任区域内政府、人大、政协等部门的资深顾问。
科技惠民。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普惠民生。集团承建了湖北省咸宁社区科普大学总校,积极参与咸宁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绿色发展、香化彩化等产业或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在阳光工程、科技普及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科研协同成果丰硕
集团充分发挥“智力”“技术”优势,将应用技术与产品研发相融合,取得了社会认可的良好效益。
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研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签订“竹屑栽培香菇新配方筛选”项目,承担关键技术开发与测试任务;与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签订“湖北幕阜山区林下食用菌栽培与示范项目协议”,项目经费10万元;与武汉新农泰饲料有限公司合作,项目经费50万元;学校教师“苎麻脱胶专利技术”,为麻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集团投资300万元,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注入50万元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建设技术应用中心、创业服务专家指导中心、大师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沙龙等十余个创新创业平台。
工学院高级实验师赵昌后应邀领衔组建深圳飞世尔实业有限公司创新团队,自主成功地研发出异方性导电膜(ACF)等微纳材料系列产品。先后获得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创新委资助650万元和深圳市政府500万元无息贷款。该项目共申报了11项专利,其中有5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授权。产品改变了外国企业同类产品垄断世界市场的局面。学校为企业解决了发展中技术难题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问题,企业为学校解决了专业教师的实践科研与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取得了地方、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五方满意的喜人局面。
五、集团化办学展望
鄂南职业教育集团为探索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咸宁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培养途径,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出了示范表率。鄂南职教集团将在区域性集团化办学方面继续探索,打造品牌,整体推进,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能力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一流职教集团。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MDI2NTU5NA==&mid=2247487693&idx=2&sn=430d935cf093d42634a2d57402cd186c&chksm=fd5823d8ca2faace630ee8ed33c426e0cba51eca72e8d749707c0ec180377eba90063b7b57ac&mpshare=1&scene=23&srcid=0801vWEmTV1rhDylyiJTCRKA&sharer_sharetime=1659336090509&sharer_shareid=810762831ead562911649a9c62fa33fc#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