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优秀案例 > 正文

“多方协同、双元共育、特色发展” ——校企共建智能制造专业群

“多方协同、双元共育、特色发展” ——校企共建智能制造专业群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本案例依托学院国家示范专业、“双高计划”特色建设项目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联合豪迈科技、歌尔股份、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公司等龙头企业,根据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特点,构建政行企校多方协同育人机制,从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双创”教育体系四个维度重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双主体、三环境、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校内外互补的职场化教学环境;多方共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校企共建共享结构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在多年实践中,形成了“多方协同,双元共育、特色发展” 校企共建智能制造专业群典型做法,并向全国推广,产生了广泛影响。

关键字:多方协同;双元共育;特色发展;混合式教学;共建共享

一、实施背景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主攻方向。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制造业面临新业态、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困难,相关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等挑战,同时也普遍出现了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结合不紧密,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热情不高,专业定位不清、人才培养方式单一等致使人才培养质量低且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一系列问题。

由于智能制造人才需求呈现复合型、多元性、创新型等特征,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准绳,校企共同合作建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各专业定位明确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社会高度认可的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才能更好服务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有效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校企共建智能制造专业群过程中,解决了一系列目前困扰智能制造专业群深入发展的问题:如何组建专业群,如何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切实融入企业需求,如何结合产业链做好专业定位,如何搭建校企合作与育人平台,以及专业群建设保障平台实质性运行等。

二、主要做法

(一)紧密对接产业链,准确定位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

精确对接产业新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培养新路径,培养智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

聚焦智能制造生产环节,确定典型岗位群的任职标准。与豪迈科技、歌尔股份、中国中车、西门子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企教师互聘制度,深入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实现教学目标与岗位工作标准有效对接,培养具有工艺设计优化与实施、生产线虚拟设计与调试、生产线运维、机器人调试与维护、数据采集及信息处理等岗位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工匠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对应智能制造生产环节中工艺设计优化、生产线设计调试、生产线运维、机器人应用和数据处理及信息处理等关键岗位,组建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引领,以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专业群内5个专业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服务智能制造产业链需求,同时各专业又分别定位到具体的岗位需求,实现专业群与生产岗位的有效融合及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

结合西门子、豪迈科技、歌尔股份等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从企业实际工作要求与内容出发,从专业群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双创”教育体系等四个维度构建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

1.构建“职场能力递进式”专业群课程体系

聚焦智能制造生产环节,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遵循职场能力递进规律,以“基础-核心-综合-岗位”能力为主线,融入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等元素,结合“1+X”证书标准,构建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有机融合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职场能力递进式”专业群课程体系,实施“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培养。

2.依托校企合作育人平台,优化专业群实践课程体系

校企共同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分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实验实训、专业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不同层级,从点到面,建设“岗位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训练学生全面认识岗位要求,实施实践教学评价,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专业群素质教育体系

立足潍坊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团结协作、砥砺奋进”的奋斗精神,将歌尔股份“一起创造、一起分享”,潍柴动力“责任为本”等企业的优秀核心文化与学院“经纬文化”相结合,从文化素质、思想品质、身心健康、科学素养、职业素养五个方面,构建具有智能制造特色的专业群素质教育体系。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管理和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职业素养和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法治意识,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4.深化产教、科教融合,构建专创融合的“双创”教育体系

探索“双创”教育模式。建设技能竞赛工作室、科技创新工作室、创业工作室等,以学生运作为主,教师参与指导,结合自身所学技术,借鉴合作企业成功运营模式,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和创新创业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激发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技能、优化创业项目、对接创业融资、落地创业公司。

(三)开展服务学生特色发展的“双主体、三环境、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立足当前职业教育国情环境,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依托山东省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创新实施“双主体、三环境、四阶段”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主体按照“基础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四个阶段能力递进,在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促进学生特色发展。

(四)保障条件建设

1.打造政行企校多方协同育人平台,开展校企实质性合作

以培养适应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山东省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内企业等紧密合作,搭建多方协同育人平台,在合作模式、课程体系、职业资格证书、教学团队、教学资源等方面,实现共商、共建、共育、共享、共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一汽大众、歌尔股份建设了2个具有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产业学院,校企共同实施产教协同育人新模式,形成了多方协同育人新机制。专业群协同育人平台架构图如图6所示。

2.政行企校合作建设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下,与西门子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建设以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为核心、校内外互补、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基地;聚焦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团队建设,以共建共享为路径,与行业龙头企业、研究院所深度合作,建设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育训一体化平台,开发培训课程与资源,开展社会培训工作。

3.校企协同、共建共享结构化“双师、双任务”教学团队

利用已建成的产业学院和“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训中心”,组建校内外结合、优势互补、数量充足、特色鲜明的结构化教学团队;制定联合工作机制,团队成员共同开展教学创新研究、教学模式改革、企业客户培训以及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团队成员打开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提升了业务水平,提高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三、成果成效

经过多年实践,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一)育人水平显著提高

1.素质教育成果显著

经纬先行志愿服务队获评“潍博优秀志愿团队”,孙文财同学当选全国学联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机械工程系团总支荣获2019年度共青团中央“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2.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社会声誉好

3年,2000余名学生在中国中车、潍柴动力等上市公司就业,占毕业生43.61%。

3.“双创”教育取得可喜成绩

5年,专业群师生共申报专利5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

4.学生技能水平持续提升

专业群学生共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

(二)学院服务社会能力提高

三年来,开展技术服务共计56项,到位经费总额达1000余万元;开展青年技师培训超过30000人次;建设示范性社区教育学院3个,完成社区教育服务培训8113人日。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歌尔股份(越南)境外培训中心,境外技术技能人才培训量达5000人日;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与中德职业教育联盟等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引进西门子资格证书1个,开发《电工电子技术》等4门国际双语课程。

四、经验总结

(一)案例取得成功并产生广泛影响的经验启示

本案例探索了专业群建设的基本思路,构建了“多方协同,双元共育、特色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和保障机制。同时,专业群构建过程中,注重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相融合,尤其重视企业工作内容与课程内容的互融互通,企业工程师与专业群教师的互兼互聘,邀请企业高管及工程师参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工作,使构建的专业群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能真正落地实施,真正做到培养符合企业工作要求及接受企业文化内涵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案例经过多年的实践与不断的优化,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在同类专业群中获得了高度认可,取得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显著成效。

(二)案例存在问题及下一步举措

案例的成功实施虽然高质量的打造了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的参考样板,具备了较深的推广应用价值,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校企合作仍然不够深入,企业部分关键岗位工作内容仍未完全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专业群教师企业经验不足,双师素质仍需提升;人才培养体系未能有效与时俱进等。

以后的工作中,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科教融合,结合“双创”教育,推进课程体系动态调整,实验实训条件持续更新,创造更多教师企业实践交流机会。

五、推广应用

(一)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在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二)案例受到兄弟院校同行关注,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多次与兄弟院校交流、研讨,成果得到了广泛好评和认可,并在多个学校推广。已先后接待省内外40余所兄弟院校同行前来考察指导工作,外出交流100余人次。

(三)社会给与高度评价

校企双元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被省电视台、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作为典型案例广泛报道。在由省工信厅主办的山东第二届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展洽会”上,时任厅长于海田亲临学院展位参观,对本案例给与了充分肯定。潍坊市市长刘运来学院指导工作,要求学院充分发挥智能制造领域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返回顶部